
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销售的快速发展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新挑战,虚假营销,直播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均引来广泛关注。此次带货“香港美诚月饼”小杨哥也并不是初次因误导消费者而备受争议,今年7月,武汉青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通报小杨哥带货的“鲜多裕”牛肉卷被认定为不是原切牛肉,有4.2万消费者被骗,“鲜多裕”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50万元。
在平台带货乱象频出的背景下,今年3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并已于2024年7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道德营销和产品推广的规范要求,其重点概要可总结如下:
1. 经营者免费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亦要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为瑕疵商品健全召回机制。
2. 商品标签及广告应通俗易懂,全面且真实的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包括原料、产地等信息,服务类无形产品则要名列服务项目和内容及价格,其中商品的品名、价格和计价方法应显著提示,标识清晰醒目。
3. 直播营销内容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经营者、广告代言人、直播主用语均需核查属实方能直播。
面对不断完善的法规监管,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内部政策,强化管理和执行,确保政策落地,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排除潜在风险点。为了保障市场营销活动合规合法,企业应当明确责任人和汇报层级,由市场合规负责人向管理高层甚至是董事会直接汇报,透明的追责机制也可以博得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增强品牌忠诚度。
以食品行业为例,在内部政策方面,建议企业出台各项政策管理广告营销,产品质量控制程序,产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产品召回管理,产品原料追溯管理,产品包装审核管理等各项规范,将消费者权益及安全健康摆在第一位。
示例:中粮佳康食品有限公司(HK 01610)的部分广告政策与法规对标
在措施执行方面,建议企业定期审核内部的合规政策,确保每一项政策的有效性。在广告营销方面,定期为员工提供合规培训,规范广告用语。企业还可以对广告营销材料进行内部审核,根据最新法规要求及时修订现有材料。
此外,企业应当认真对待消费者投诉,明确投诉管理程序,对投诉事件进行分类、分级处理,针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客诉事件升级为争议事件,将舆情风险管控纳入企业风险管理架构,常态化运营舆情监测。针对已经发生的争议事件,企业则应当评估事件影响的严重性及影响规模,及时公开事件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回应消费者的关切点,并公开企业的改善措施防止重蹈覆辙,维护品牌声誉,降低损失。
出海企业若是遇到多个消费者投诉,则更应当重视舆情管理,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及时修正处理防止事件发酵升级,警惕集体诉讼的风险。可在尽职调查和现有业务的风险评估中依据此类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制定风险分散策略,比如通过供应链合同管理将赔偿责任分散至上下游的合作方,购买产品责任险,产品召回险等方式尽可能的避免陷入多年的集体诉讼泥潭。
有效的舆情管理还能够防止企业在国内外知名的ESG评级中丢失分数,了解一些评级框架也有助于企业强化自身的管理。
MSCI 2024发布的最新《ESG争议及国际公约筛选方法论》中同样涉及消费者争议事件的分析,该议题下的子议题包括:反竞争行为、市场营销与广告、产品安全及产品责任、客户关系、隐私保护及数据安全。
MSCI的ESG争议评级方法可简单归纳如下:
零售行业涉及重大人身安全事件的概率较小,但良好的舆情管理可以为企业增强品牌信誉,增值无形资产,进而转化为营收的可持续增长,是重要的实质性议题之一。在政策趋势上,若是类似消费投诉事件持续增多,市场监管也可能会加大处罚力度,用更为严厉的惩处作为警示,引导企业规范其市场营销活动,用诚信换取消费者的信赖和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