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化化工企业的ESG披露与实践技巧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 […]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旨在帮助企业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的披露率和披露质量。在中央的号召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为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ESG治理水平,引导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回应利益相关方对ESG的关切,发布了《石化化工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披露指南》与《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上市公司ESG评价指南》,期望加速化工企业的绿色转型。

石化化工企业在运营中不仅涉及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涉及化学品安全与危险废弃物处理,在环境保护、社区安全等议题上均面临较多的关切,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格外关注哪些企业与项目是“绿色”的,由此,石化化工企业的ESG披露尤为重要,企业通过自愿披露,主动沟通重要议题的管理与绩效表现,可以改善自身的社会形象,及时应对监管趋严的发展,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在准备披露之际可以借助国际或是国内的披露指引,结合自身情况与外部关注的议题侧重点梳理报告内容与逻辑,通过发布ESG报告,映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与达成的成果。

国内外主流ESG信息披露框架汇总如下:

石化企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在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下,面临着较高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的减排压力。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与公众和利益相关方主动沟通环境治理、劳工权益、化学品安全、社会公益、公司治理等工作情况,可以提升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展现企业的软实力。此外,企业还可以把ESG披露作为抓手,以重要议题作为切入点,将可持续治理融入到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监测能源消耗、物料使用、盘查温室气体等工作推进能源节约、资源循环等环保实践,实现绿色工厂的建设。使得企业不仅可以树立环保绿色的品牌形象,还能收获降本增效的利好,或是得到良好的环境信用等级,助力自身获得绿色融资。

在海外,国际的ESG监管政策也越来越严格。2024年7月25日,欧盟发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以下简称“CSDDD”)正式生效,旨在督促企业在自身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中落实可持续和负责任的行为,被监管的企业需要对环境影响和人权影响作尽职调查。监管对象覆盖大型欧盟企业、大型非欧盟企业以及在欧盟有特许经营权的欧盟或非欧盟公司,并对其供应链上的中小型企业有间接影响。

CSDDD适用于以下企业:

欧盟大型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

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全球营业额(净额)超过4.5亿欧元。

大型非欧盟公司

在欧盟的营业额(净额)>4.5亿欧元。

有特许经营权的欧盟公司

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全球营业额(净额)超过8,000万欧元,特许权使用费超过2,250万欧元。

有特许经营权的非欧盟公司

在欧盟营业额(净额)超过8,000万欧元,特许权使用费超过2,250万欧元。

鉴于CSDDD涉及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其环境治理议题涉及生物多样性,化学品无毒管理,降低污染等要求。国内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可能会受到间接影响,可以根据CSDDD关注的环境与人权的议题强化自身的管理,满足客户建设可持续供应链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将劳工、人权以及环境治理等议题纳入自身的供应商管理中,开展相应的尽职调查,协助供应商提升ESG实践。

随着国内外对ESG治理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今ESG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必答题”。有些公司重视主流ESG评级机构的评分结果,主动寻求评级提升。中化国际通过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国内外的几个ESG评级结果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们根据国内外的披露指引与评级机构的方法论,梳理了一些石化化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治理上普遍适用的议题清单,为企业进行实质性议题评估以及准备ESG报告方面,提供一些参考。